首页 > 行业应用 > 轨交行业>中国的汽车行业分析

中国的汽车行业分析



发布时间:2025-04-01 11:28:54    阅读量:   作者:888集团官网首页网址

  随着新年的钟声响起,2024年已经成为过去。这一年,“价格战”战况激烈持续全年,自主品牌愈演愈烈,合资品牌未能幸免,经销商们经历了一个“寒冬”,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也逐渐下降。

  但是好在从整体来看,2024年中国汽车市场呈蓬勃发展状态。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2024年全年汽车总销量将超过3100万辆,这一数据创下了近年来的新高。

  不过经过了竞争激烈的2024年,2025年车企真的好过吗?已经有不少车企领导人透露出“2025年的市场竞争只会更加激烈”,那这样的情况,2025年的市场发展是什么样㊣子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纯电□□□、插电□□、增程谁将成为主流?谁又会在2025年发生剧烈整合和变化?中国汽车市场第三的荣誉属于一汽□□□、长安还是奇瑞……

  1月1日晚上八点,由大众侃车创始人郭登礼博士,汽车公社总编辑卫金桥老师,天天汽车㊣创始人徐峰□□□、球叔教你买车创始人贺球辉,组成的中国汽车领域最激烈的直播节目《㊣四车道》专门针对这些问题,做了为期两个小时的讨论,预言了2025年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的十大趋势。

  首先根据刚才提到的信息,2024年全年汽车总销量将超3100万辆,乘用车市场销量规模将超2700万辆,总的来说,汽车销量的整体增长还得益于2024年以旧换新政策的刺激。

  相关专家认为,2024年以旧换新政策为中国汽车总体销量带来的增量大概是8%-10%,相当于增加了200万-230万辆。

  如果2025年以旧换新政策将继续保持的话,中国整体销量或将保持3%左右的微增长态势。乘用车市场销量实现100万辆的增量,突破2800万辆也是有很大可能。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11月,中国汽车出口约584万辆,同比增长约23%。虽然12月销量还没有出来,但是实现40万辆的销量应该是大概率。

  前11个月中国的汽车行业分析,中国汽车出口总量的前十国家为俄罗✅斯□□□、墨西哥□□、阿联酋□□□□、比利时□□□、沙特阿拉伯□□□□、巴西□□□□、英国□□□□、澳大利亚□□□、菲律宾和土耳其,其中出口到俄罗斯市场的车辆最多,约为106万辆。

  大家都对2025年中国汽车出口增长比较乐观,保守预测,2025年中国汽车出口或将从620万辆增长至680万-720万辆,十分乐观者预测,2025年或实现100万辆的增量。

  整体而言,2025年中国汽车出口既有优势也有挑战。一方面中国车企或面临着欧洲□□、美国等主要市场设置的差异化的关税壁垒和严苛的产业准入标准;另一方面,中国车企已经逐渐从产品出口到海外本土化生产,在短期内将并行组装与全工艺生产两种模式,逐步突破贸易壁垒。

  预言三:2025年,纯电增长是否会在2024年回落基础✅上进一步回落?插混和增程式动力是否会和纯电平分秋色?

  首先来回顾一下2024年纯电市场和插混市场的发展情况。中汽协数据显示,2024年前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126.2万辆。其中,插混车㊣型销量为451.9万辆,同比㊣增长高达85.2%;纯电动车型销量为673.8万辆,同比增长15%。

  可以看到,虽然纯电动车型比插混车型销量多222万辆,但是插混车型的增速要比纯电车型高出约70个百分点,成为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的主力。

  我们预测,在2025年,插混车型或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在销量✅上超越纯电动车市场。最主要的一个特点是曾经以纯电动车发家的车企也开始加入了插混的队伍中。

  12月23日,日产□□□□、本田双方已签署谅解备忘录,共同出资成立一家控股公司,三菱汽车公㊣司将就参与合并事宜进行探讨。以此进行合并,双方将保留各自品牌。按计划,2025年6月达成最终合并协议,控股公司拟于2026年8月正式成立并上市。

  日产和本田的合并让外界开始猜测谁将是第二个进行大整合的中外车企。虽然目前对该问题还有猜测,但是在中国汽车市场的极度内卷下,2025年发生这种惊天动地的大整合事件是大概率事件,例如一汽□□□、东风㊣等央企□□、国企巨头们发起并购,也是让人可以接受的事。

  2025年1月1日,各大车企2024年销量公布,比亚迪全年销量427万,超越上汽,成为国内车企销量一哥,上汽集团全年销量401万,排名第二。中国一汽整车销量为320万辆,排名第三,长安汽车以268万辆,排名第四,奇瑞控股集团销量260.39万辆,排名第五。

  从大概率讲,2025年第一名和第二名变化不大,第三名或发生剧烈变化,或在一汽□□、长安□□□、奇瑞三者间重新出现。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表示,2025年长安将冲击300万辆销量目标,奇瑞2025年目标要超行业10%-20%。按照3100万辆的整体销量来算,奇瑞2025年销量目标至少要超过310万辆,逐渐逼近一汽,而一汽是否能够保住320万辆还是一个未知。

  从增长速度来看,奇瑞在2024年有同比38.4%的增长,超越了长安的㊣5%,但是两者都具有明显的优势,2025年长安要推出13款新车,而奇瑞在海外市场上的增长✅或将进一步壮大。

  首次来看一下两者在2024年的表现。中国品牌借着新能源汽车开始蓬勃发展,11月自主品牌国内零售份额已经为64.1%,主流合资品牌零售60万辆,同比下降9%,不管是德系□□、日系还是美系都呈下滑趋势。

  当下的中国品牌在智能化□□□□、舒适性□□□、新豪华上都有了进一步的升级,逐渐满足了消费者日益变化的需求,而合资品牌仍以燃油车为大盘,在新能源车上起步较晚,虽然它们已经意识到了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性,但是在短时间内很难赶上中国品牌。

  所以2025年合资品牌市场份额的继续下滑是板上钉钉的事。至于是否是跌破30%尚不可知,但不管跌多少,一些退居边缘的外资车企或面临着退出中国市场的境况。

  从2024年年初的高合到年底的极越,在中国汽车市场上有人新生,也有人倒下,那2025年谁将会是那个不幸儿?

  合创不幸被点名。从数据㊣✅来看,2023年和2022年,合创年销量均保持在2万辆左右,但在2024年前三季度其累计销量不足5000辆,都不足问界□□、小米月销量的一半。

  哪吒汽车也陷入了倒闭的漩涡,先是亏损□□、裁员□□、被起诉,再到㊣CEO离职,它的未来方向也尚未明确。

  除了合创和哪吒外,还要讨论一个生死线年的小鹏和零跑已经迈过了生死线,原因在于其下半年推出的王牌产品,但是归根结底没有真正的摆脱所谓生死的危✅机。除合创之㊣外还有谁?极星中国市场会不会跟极氪整合,通用雪佛兰会不会学起亚中国成生产基地,出口海外。

  从数据来看,2024年,鸿蒙智行累计交付新车44.5万辆,其中问界M9上市12个月累计大定突破20万辆,问界新M7年度累计交付突破19万辆,智界R7累计交㊣付2.9万辆, 享界S9位列40万以上纯电轿车销量TOP1。

  我们预测,如果没有人可以挑战华为的智驾系统,鸿蒙智行2025年干70万辆那是妥妥的。鸿蒙智行旗下的问界□□、智界□□□、享界□□□□、尊界四大品牌,四款产品均有所互补。问界重点聚焦全系列 SUV;智界主打中端和中高端产品,覆盖轿车和 SUV,主要面向年轻用㊣户群体;享界主打行政高端用户,宜商宜家;尊界则是定价百万级的豪华品牌。

  最重要的是,不少传统车企与华为合作为华为智驾证明,让消费者对其更加信任,这或将进一步增加销量。

  而小米汽车自4月发布第一款车——小米SU7后,全年销量达到13.5万辆新年前一天,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立下“2025年交付30万辆”的目标。

  按照小米SU7的热卖程度,其有望实现该目标,最重要的是,小米YU7将在2025年上市,或将成为其下一个爆款。

  当然雷军认为实现30万辆的年销目标也充满挑战,原因在于产能问题,不过他表示2025年将持续扩充产能,保障交付。

  数据显示,2024年1-10月新能源汽车NOA功能的标配渗透率达14.4%,若计入选配则高达25.4%。

  从行业来看,智驾已经卷到10万级的价格区㊣间,今年有数家㊣车企推出10-20万区间带高阶智驾的车型,车企们纷㊣纷达成共识,2025年会是高阶智驾普及的一年。

  并且在2025年,高速NOA功能有望进一步下探至10万元级市场。预计到2025年搭载NOA功能的车型销量将达到500~600万辆,市场渗透率㊣将提升至30%。

  乘联会数据表明,全国乘用车平均价格10月已下降至16.8万元/辆,较上半年环比下降1.8万元。车企今年前㊣三季度财报印证了这一趋势,过半车企盈利能力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据了解,2025年特斯拉将继续在中国市场保持降价,去维持它整个大盘的销量。如果像特斯拉□□、比亚迪这样的价格的定义者不想改变价格战的打法的话,全中国整个市场想希望去摆脱从2022年一直持续到2024年的连续三四年的利润下滑的局面是不可能的。

  在2024年,中国汽车市场的“内卷”程度可谓有目共睹。各大车企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纷纷在产品□□、技术□□、价格等方面展开激烈角逐。这一年,消费者们看到了众多新车型的推出,从传统燃油车到新能源车,从紧凑级到中大型车,每一个细分领域都竞争激烈。车企们不仅在产品上推陈出新,还在销售策略□□、售后服务等方面下足功✅夫。

  到了2025年,中国汽车市场的厮杀和内卷依旧不会减少。一方面,头部车企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它们在研发上持续投入,推出更具竞争力的车型,同时优化㊣生产流程,降低成本。另一方面,新兴车企也在不断发力,试图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这些新兴车企往往以创新的理念和独特的技术为突破口,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的关注。

  在这个过程中,有人欢喜有人忧。一些现象级车企凭借独特的产品和营销策略,在市场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它们可能会在新的一年里继续保持优势,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而一些边缘化的车企则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由于技术水平有限□□、资金不足等原因,它们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处于劣势。这些车企可能会面临被淘汰的命运,与中国汽车市场说再见。

  总之,2025年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车企们需要不断创新□□□□、提升自身实力,才能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



上一篇:航空销售代理人
下一篇:中国航空行业发展现状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