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应用 > 船舶行业>铝合金自由锻件

铝合金自由锻件



发布时间:2025-04-01 11:28:41    阅读量:   作者:888集团官网首页网址

  2024年全球造船市场表现积极。新船订单量大涨,船台产能紧张,供需失衡致新造船价格居高不下,业内人士认为此轮造船市场有“超级周期”的潜力。

  在全球造船市场的积极影✅响下,2024年,中国船厂上半年新接订㊣单量已超2023年,前9月三大造船指标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继续领涨全✅球,多单人民币结算交易彰显造船强国的国际影响力。

  地缘政治外溢□□□□、新兴国家油气增产等因素导致全球海工市场供需矛盾突出,需求看涨推升行业景气度。中国油服与海工装备企业在政策激励□□、需求扩张□□□□、周期上行的背景下积极发展,稳业绩的同时谋求开拓新兴市场。

  2024年全球造船市场依然红火。根据克拉克森的数据,新船订单成交量显著增长,创下200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截至2024年11月,全球累计新船订单成交量为2159艘,总计6033万修正总吨(CGT),较过去10年的平均水平高出71%,全年新船订单量有望达到2007年9400万CGT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中国市场占有率为70%,韩国市场占有率为18%,分别位居全球第一和第二。

  2024年,新造船订单呈现明显的集中化趋势,集中在大型船舶上和大型船东手中。克拉克森的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集装箱船订单以大箱船为主,约80%为超过12000TEU的大船。此外,超过一半的手持订单集中在排名前50位的船东手中。

  在航运绿色化改革驱动下,绿色能源船舶订单依然在2024年占据重要位置。克拉克森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替代燃料订单在新造船手持订单中的占比已达50%。LNG双燃料重回主导地位,占替代燃料新船订单的70%。

  国金证券报告指出,航运周期通常可持续20年,船舶使用寿命与周期密切相关,淘汰周期在20~25年。当前全球船队平均年龄已达22年,大量旧船更㊣换需求正在释放,而供给端日益紧张。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活跃船厂数量已从1031家下降㊣至371家,导致船舶产能紧✅张。

  供不应求的造船市场令新造船㊣价格节节攀升。克拉克森新造船价格指数在2024年1月初攀升至180.36,同比增长10.8%,创下2008年12月以来的最高值。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BIMCO)指出,2024年上半年新造船价格上涨3%,创2008年以来最高。hiFleet航运数据显示,自2010年以来,新造船㊣价格指数的峰值出现在2024年9月(189.96),并持续强劲。业内专家表示,新造船价格持续上涨不仅是市场恢复的信号,更是行业自信的表现。

  亚太区域依然是“行业自信”的中心。中国继续巩固在全球造船市场的领先地位,2024年前9月新承接船舶订单占全球市场份额的70%,而2019年底的占比仅有33%。韩国与日本等其他造船大国也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其中韩国在液货船领域领先中国;但中国造船市场不仅夯实总量基础,还在绿色□□□、高端船舶领域取得稳定优势。

  2024年,地缘政治事件的外溢需求,西非□□、拉美□□□、亚太地区对高质量海工装备需求的增长,以及部分新兴国家㊣油气增产和出口多元化的趋势,令全球海工市场迎来发展机遇。海工装备租金持续上涨,上半年自升式钻井平台□□、浮式钻井平台租金指数分别上涨16%□□、14%。从新造订单价格看,移动钻井装✅备和海工支持船的价格指数同比涨幅均超过10%,接近2008年高峰期的水平。海工市场成交订单72座/艘,尽管数量同比下降31%,但以金额计同比增长59%。

  欧美企业在高端海工装备领域仍处垄断地位,韩国与新加坡在总装建造领域快速发展,中国则在中低端产品制造方面夯实竞争力。

  全球造船市场依然在上行周期内运行,作为全球造船强国,2024年中国表现依然可圈可点。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统计信息部副主任曹博表示,上半年中国船厂订单已经超过2023年全年,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和利润率分别增长23.8%□□、137.3%和3.25%。

  在全球18种主要船型中,有14种船型新接订单量位居全球首位。2024年前9月,中国造船完工量为3634万DWT,同比增长18.2%;新接订单量为8711万DWT,同比增长51.9%;手持订单量为19330万DWT,同比增长44.3%。这些指标在全球市场的占比㊣分别为55.1%□□□、74.7%和61.4%,彰显了中国在全球造船市场中的㊣绝对优势。

  在《2024年中国港航船企市值排行榜》(《市值榜》)上,5家造船企业中4家市值同比增长,其中扬子江船业市值涨幅最大。其市值达到628.48亿元,同比上涨98.56%,在《市值榜》中上升12位,排名第8。根据扬子江船业发布的业绩公告,截至2024年11月7日该公司累计获得98艘新船订单,合同价值达116.4亿美元,完成全年新接订单目标任务的259%。

  全球航运市场对新船的需求在2024年持续增长,特别是对绿色船舶的需求增长显著。扬子江船业抓住这一市场机遇,新接订单中约84%属于清洁能源船型。新增船舶㊣制造基地扬子泓远项目,扩大世界级清洁能源气体船建造产能。此外,扬子江船业推进智能化□□□□、数字化生产线G工业互联网等技术与造船技术的整合应用中国船舶公司排名,提高生产效率。截至11月7日,公司已交付57艘新船,完成2024年63艘新船交付目标的90%。

  中国船舶在《市值榜》中守住第二的高位,市值达1608.13亿元,同比上涨22.15%;同时在2024年市值前十的中国船舶海工上市公司中继续排名首位(见图1)。该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61.69亿元,同比增✅长13.12%;实现净利润22.71亿元,同比下降11.35%。据公告,净利润下降主要受上年同期全资子公司外高桥造船处置海工平台产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的影响。报告期内,旗下各大造船厂均有世界级“代表作”。江南造船为万华化学公司建造的99000立方米超㊣大型乙烷双燃料运输船(VLEC)系列首制船,是世界上最大舱容的VLEC;沪东中华与卡塔尔能源集团签订18艘全球最大27.1万立方米超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LNG)建造合同,拿下全球最大单笔造船订单,进一步巩固了其在高端船舶市场的地位。外高桥造船打造的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主船体按期搭载完成95%,预计2026年交付。

  2024年9月,中国船舶与《市值榜》排名第4的中国重工双双发布筹划重大资产重组的停牌公告。由于两家公司在船舶总装领域业务高度重合,构成同业竞争,双方计划通过合并后瞄准高端市场,推动船舶制造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近日,国务院国资发原则同意中国船舶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的方案铝合金自由锻件,合并后的新公司期待抓住行业机遇,提升全球行业影响力。

  2024年,受益于国家政策利好□□□□、市场需求旺盛□□□、生产效率优化□□、收购港船重工扩大产能等因素,中国重工市值达1096.78亿元,同比上涨16.46%。202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为9.34亿元,同比扭亏为盈,大涨951.13%。

  中国动力市值为551.06亿元,同比上涨39.91%,在《市值榜》中排名上升1位至第13位。根据✅2024年三季报,中国动力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66.2亿元,同比增长12.83%;净利润为7.43亿元,同比增长80.46%;公司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99%,同比上升0.84个百分点,盈利能力显著提升。由于中国动力在柴油机和船用机械销售方面持续扩大规模,订单大幅增长,主要产品如船用低速发动机订单也顺势增长,为净利润上涨提供动能。

  2024年市值前十的中国船舶海工上市公司中,中船防务市值下降3.4%,《市值榜》中排名不变,依然在第23位。尽管市值下滑,但该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126.87亿元□□□、1.87亿元,同比上✅涨29.83%和673.83%。2024年中船防务顺势在新能源船舶领域发力,累计承接新能源船舶订单5类20艘,占手持订单的37%;同时优化大宗物资供应流程,与主要钢企□□、关键设备供应商开展战略采购合作,既确保供应链稳定,又有效降低采购成本,在行业上行周期降本增收。目前,中船防务各厂区□□□□、各条生产线任务饱满,交船计划最远已排至2029年6月。

  2025年,随着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落实合并,中国造船集中度有望得到进一步巩固。在全球贸易复苏和对新船需求持续增长的背景下,中研普华预测2025年中国造船业市场规模或将达到4500亿元,并继续保持较高国际市场份额。绿色化转型□□□□、智能化发展等机遇为中国造船业带来新的发展空间。但中国造船市场并非“高枕无忧”,韩国造船企业的强劲实力□□□、一些新兴市场如印度□□□□、巴西的悄然崛起□□□□、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航运市场的周期性波动都在考验中国市场的灵活应变能力。此外,高端研发设计能力不足□□□、关键设备与零部件自给率低□□□、人力成本逐渐高企等问题也是中国造船业发展中的隐患。

  国际油价在2024年呈现震荡下跌的趋势,主要受到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地缘政治冲突以及新能源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但“三桶油”(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表现稳健。

  中海油服市值达569.54亿元,同比微涨1.02%,排名下降3位,位列第11。202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与营业收入分别上涨7.54%和14.08%。中国“三桶油”提升油气产量,助推中海油服这类在资源调查勘察设备□□□□、钻井平台生产领域有优势的企业产量再上新台阶。

  海油工程市值为241.83亿元,同比下降7.92%,排名下滑2位至第26。据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下降2.56%,净利润同比上涨27.11%。收入下滑原因是2023年同期海外项目集中交付,新承揽的海外项目处于启动阶段。海油工程表示业绩基本符合预期,目前新签及手持订单充足,2024年下半年工作量饱满,在巩固高端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装置(FPSO)□□、LNG模块化建造领域领先地位的同时,通过承建我国首座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海油观澜号”,在新兴业务领域取得突破。

  中集集团2024年市值表现一般,为333.74亿元,同比下降25.44%,排名下降10位,位居第21。但前三季度✅业绩不俗,净利润与营业收入分别同比上涨268.87%和35.58%。中集集团作为全球集装箱制造业龙头企业,2024年在集装箱需求大涨的背景下赚得盆满,旗下海工装备企业中集来福士也有不俗表现,截至9月底新✅签订单金额创新高,累计手持订单价值同比增长42%至74亿美元。中集集团还积极拓展新兴领域,如冷链物流和模块化建筑业务,为海工装备业务的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作为全球港机龙头和海工装备领军者,受益周期上行,振华重工市值达163.10亿元,同比上涨19.26%。排名上㊣升1位,位居第31。公司在2024年成功交付多台大型起重设备,并在港口机械和大型钢结构件制造方面取得新订单。需要注意的是,2024年上半年振华重工海工装备业务新签订单同比下降9.6%,订单获取能力承压。

  中船科技2024年表现差强人意。不仅市值同比下降24.22%,排名下滑5位至第27。前三季度业绩也严重下滑,营业收入为50.68亿元,同比下降37.01%;净利润亏损7058.77万元,同比下降152.38%。根据公告,风力发电机组及配㊣件收㊣入大幅下降拖累营收与净利润。此外,部分项目进度的延误直接影响公司的收入确认和利润实现,公司在研发和市场拓展方面的投入也增加了运营成本。

  曹博表示,中国船舶海工绿色订单保持高位,突出科技型新能源特征。船舶海工产业发展中长期看需求潜力,绿色转型将创造巨大市场需求,未来海工市场基本面向好。

  航运界网消息,总体而言,分析师普遍认为2025年集运市场“将在相当大程度上延续2024年走势”,潜在的罢工□□□□、红海危机□□□□、特朗普2 0和联盟重组至关重要。...2025-01-13 19:49:19

  2024年,韩国造船业未能越过“万里长城”,最终以遗憾成绩收官。自8月起,中国在全球新船订单量中占比超70%,连续5个月位居全球首位。...2025-01-10 08:50:00

  低碳零碳动力持续发展,2024年新船订单中低碳零碳动力占比为总订单量的48%。近年来船舶低碳零碳动力持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随着2024年全球船市复苏,低碳零碳船舶的新接订单量再创新高峰...2025-01-09 10:25:12

  在技术革新加速进行的大背景下,中国造船业的数字化转型进展显著。造船企业正利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和智能制造系统,全力推进全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2025-01-08 19:42:14

  2025年1月✅8日,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发布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航运景气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航运景气指数为115 73点,较上季度上升3 49...2025-01-08 19:33:15

  2024年海上风电船舶市场速览:安装运维冷热分化近两年风电安装船集中交付,新签订单表现低迷。根据克拉克森数据,截至2025年1月初,全球风电安装船现役船队103艘,手持订单26艘。...2025-01-㊣07 20:04:23

  根据克拉克森最新数据,在过去17年来最活跃的新造船市场推动下,全球船队和新船订单价值已突破 2 万亿美元。...2025-01-04 19:57:48

  根据挪威投资银行Fearnley Securities最新展望报告,2025年超大型原油运输船(VLCC)的市场前景有望因伊朗原油出口的潜在受限以及VLCC订单量的不足而提升。...2025-01-03 21:01:20

  2024年航运运费市场呈㊣高开低落态势,伴随特朗普胜选给全球贸易前景带来诸多不确定性,整体航运市场情绪趋于谨慎。但综合全年航运市场的整体表现,2024年依然是整体表现强劲的一年。...2025-01-03 19:04:11

  在全球航运业脱碳转型的大背景㊣下,绿色船舶订单量迎来了显著增长,去年绿色船舶新船订单更创下历史新高。特别是在替代燃料的选择上,随着被称㊣为行业“风向标”的马士基带头转向,去年LNG取代甲醇重新成为行业焦点。...2025-01-03 06:32:55



上一篇:船舶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下一篇:航空产业细分领域
CLOSE